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5-11-02 12:09:55
从甲骨文到节气工坊:3-12岁孩子的国学启蒙“文化基因”之旅
在文化自信日益彰显、全球视野愈发重要的时代背景下,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已从小众的文化传承,升华为滋养少儿精神内核、塑造文化认同的关键载体。它能让孩子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深刻认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精髓,成长为既有民族根基又具国际眼光的个体。?澄澜集贤馆?依托中法大学深厚的人文积淀,打造的中法大学少儿国学蒙学课,以“经典为基,文化为魂”为核心理念,专为3-12岁儿童构建了一套沉浸式国学启蒙体系,让传统文化以鲜活有趣的方式融入孩子的成长历程。
一、课程体系:经典为纲,多元赋能
该课程以《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蒙学读物为纲领,打破传统国学教育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创新融入甲骨文探秘、节气工坊、礼仪剧场等多元形式,构建起“玩中学、学中悟”的生动课堂,让孩子在趣味体验中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甲骨文探秘:从汉字演变到文化逻辑
在“甲骨文探秘”环节,老师会展示“日”“月”“水”“火”等基础汉字的甲骨文形态,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孩子们还能亲手用黏土捏出甲骨文的轮廓,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古人“观物取象”的造字智慧,清晰触摸汉字演变的脉络。例如,在学习“孝”字时,孩子通过观察“上老下子”的甲骨文结构,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观念,让汉字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充满文化温度的探索。
三、节气工坊:从自然规律到文化传承
“节气工坊”将传统文化与自然规律紧密结合,带领孩子感知自然哲学智慧。
春分时节:老师带孩子走进户外,观察植物发芽、花朵绽放的景象,结合《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让孩子在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与节气的物候特征。
清明时节:组织孩子制作青团,讲解清明踏青、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理解“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
冬至时节:一起包饺子、聊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礼仪剧场:从角色扮演到行为内化
“礼仪剧场”是课程践行传统礼仪规范的重要模块。课程选取《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反必面”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训诫,设计成贴近生活的剧本,让孩子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孩子扮演“父母”,有的扮演“子女”,模拟“父母呼唤孩子回应”“孩子出门告知去向”“接待来访客人”等场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习拱手礼、揖让礼等传统礼仪动作,更能深刻理解礼仪背后蕴含的尊重与关怀,将《弟子规》的要求转化为自然的行为习惯。
五、课程优势:形神兼备,赋能成长
这一国学传统文化少儿班的优势,体现在“形”与“神”的双重赋能上。
“形”的层面?:通过角色扮演、手工制作、户外实践等有趣形式,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具象的体验活动。例如,在学习历史典故时,通过情景剧演绎“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经典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对典故内涵的理解。
神”的传承层面?:以跨学科视角为孩子搭建文化认知框架。在讲解蒙学经典时,串联相关的历史典故;在学习传统礼仪时,融入艺术审美教育;在开展节气活动时,结合科学知识解释节气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孩子建立起系统的文化认知,更能培养其思辨能力与家国情怀。
六、课程价值:文化根脉,未来基石
澄澜集贤馆的国学传统文化少儿班,为孩子搭建了一座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帮助他们在趣味学习中建立文化根脉,培养综合能力与家国情怀,为成长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野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咨询
想要了解更多少儿国学培训相关课程
请联系?新中华学习网?在线老师:
电话:400-061-6586
微信:pxbbaoming
让传统文化成为孩子的精神底色,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上一篇:2026国学礼仪少儿培训介绍
下一篇:2026北京国学班少儿培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