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5-07-27 20:18:59
在杭州某小学的科技社团课上,10岁的小雨正举着自己设计的“智能浇花机器人”向同学展示——这个用Scratch编程控制的装置,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还能播放她录的“植物成长日记”。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码高少儿编程的课堂上上演。作为专注3-18岁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标杆品牌,码高少儿编程用一套“有趣、有料、有成长”的课程体系,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
码高少儿编程的课程设计,像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成长阶梯”,严格遵循3-18岁的认知发展规律。
5-7岁启蒙期:告别枯燥的屏幕代码,用“索尼实物编程卡片”开启兴趣之旅。孩子通过摆弄彩色指令卡、拼接乐高积木,就能让机器人“听话”地完成任务——这种“不插电编程”既保护视力,又在游戏中埋下逻辑思维的种子。有家长说:“孩子以前坐不住,现在为了拼出能让机器人跳舞的卡片,能安安静静玩半小时!”
8-10岁基础期:当孩子对“指令”产生好奇,Scratch图形化编程登场。通过拖拽“移动”“重复”“如果…就…”等模块,孩子能快速做出互动故事、小游戏,甚至设计一个会“讲冷笑话”的智能对话框。9岁的浩浩用Scratch做了个“防近视提醒器”,屏幕上的小猫会盯着他看书,时间久了还会“喵喵”叫——编程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我能创造的魔法”。
11-13岁进阶期:从“玩”到“用”,Python代码编程成为主角。孩子用代码控制LED灯阵、编写天气查询小程序、设计数学错题本统计工具……编程开始真正“解决生活问题”。12岁的小宇用Python做的“家庭图书管理系统”,帮妈妈整理了300多本书,还被社区图书馆邀请做分享——编程让他收获了“被需要的成就感”。
传统编程课常被吐槽“学完就忘”,但码高的课堂却像个“科技创客空间”——每节课都是一个真实项目的“从0到1”。
比如在“智能环保小卫士”单元,孩子需要:
用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湿度;
用Python编写数据处理程序;
设计一个会“报警”的小程序,提醒垃圾分类;
最终用3D打印制作外壳,完成实物展示。
这种“带着问题学”的模式,让编程从“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11岁的朵朵曾用所学设计“校园图书管理员机器人”,帮图书馆整理书籍;13岁的乐乐开发“老人跌倒监测手环”,用代码守护家人健康——编程不再是“考试加分项”,而是“改变生活的超能力”。
对于重视升学的家庭,码高少儿编程的“竞赛赋能”堪称核心竞争力。课程内容与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蓝桥杯、信息学奥赛NOIP)深度衔接,从知识点讲解到赛前集训,全程“对标赛事”。
更关键的是,码高为每个学员定制“竞赛成长档案”:通过“码高问道”学习平台记录代码提交次数、错误率变化;用“华佗测评”分析逻辑漏洞;搭配专业教练的1对1答疑——2023年,码高少儿编程学员在白名单赛事中获奖率高达82%,38%的获奖学员通过科技特长生进入省级重点中学。
好的课程,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码高少儿编程的“隐形优势”,让学习效果更有保障:
自主研发教材:历经15次迭代,4.0版教材覆盖3-18岁,每章节都配趣味漫画、实操案例和拓展阅读,连家长都能跟着学;
双师课堂模式:主讲老师负责知识输出,助教老师全程跟课,确保每个孩子的问题“不过夜”;
全国教研网络:28个省份的教学中心共享教研成果,北京名师的课件,成都的孩子也能同步学习。
从“玩卡片”到“写代码”,从“做游戏”到“拿奖项”,码高少儿编程课程用一套科学、有趣、有温度的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编程之光”。
现在报名,即可免费领取价值699元的“编程启蒙工具包”(含实物编程卡片、Scratch创意手册),还能优先预约金牌教师的1对1能力测评。
拨打电话400-061-6586,联系程老师,让孩子在代码的世界里,遇见更精彩的自己——毕竟,今天的每一次敲击键盘,都是未来与世界对话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