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138000元 学制:2年 上课形式:面授班 地点:北京
校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直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秉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厚的积淀,承载历史使命而生,汇聚多方力量而成。1978年,有“春风第一枝”美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大学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目前已成立13个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拥有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736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支持下高起点、高标准创立,学院目前拥有社会学、民俗学、社会政策、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华民族学、人类学与世界民族7个博士学位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7人,其中社科院学部委员6人。
学院的社会学学科与民族学学科历史悠久,已形成较全面的学科体系,整体上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科已主办《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社会发展研究》《民族研究》等多种期刊;代管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等国家级学术社团,代管多个院级研究中心并创立多个所级非实体研究中心。
其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是我国三大国家级心理学学会之一,凝聚了国内外从事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是一个吸引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神经科学等众多领域研究者进行交流的高端平台,学会现有应用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传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社会心理学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专业委员会、儿童发展与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员工与组织社会心理援助(EOA)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下设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机构之一;下设的社会心理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聚焦国际心理学、社会学学科前沿,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深入融合。
项目背景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是社会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犹如解码社会运行的密钥,既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更指引“我们如何做的更好”- -从减少偏见到优化决策,这门学科持续重塑着人类对自我的认知边界。学习与研究社会心理学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个人层面,他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决策,提升与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营销、投资等实践领域。当前社会心理服务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国策,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社会心理学科方面国内领先的科研力量,以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这一凝聚了国内外从事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的高端平台,开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心理学高级课程班。
培养目标
本项目面向已有硕士学位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心理科学研究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培养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与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系统掌握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的趋势与前沿;熟悉并掌握本领域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解决社会学与心理学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能够深入阅读和分析本领域的专业文献、具有较高写作能力和前沿科学研究水平。
项目特色
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
主要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知名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前沿实用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重视课程范围的跨界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权威前沿性、实务问题的新颖实用性。
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训练
除课堂授课外,高端论坛、讲座与实践调研参访活动会不定期举办,还将根据学员的研究兴趣对接专业的学术导师开展实证研究与论文撰写工作,有效促进学员的专业研究水平和解决实践问题的系统能力。
研究方向
01 社会治理
02社会政策
03社会服务与教育心理学
04管理心理学
05人力资源管理
06 婚姻与家庭心理学
07儿童发展心理学
08青年社会心理学
09文化心理学
10传播心理学
11司法心理学
12大数据网络心理学
课程设置
学科基础课程
马克思经典与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前沿
专业方向课程
社会治理前沿研究、社会政策专题研究、社会心理学前沿、文化心理学前沿、情绪心理学前沿、教育心理学前沿、管理心理学前沿、组织社会心理学前沿、婚姻与家庭心理学前沿、 儿童发展心理学前沿、青年社会心理学前沿、传播心理学前沿、司法心理学前沿、大数据网络心理学前沿、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专题
学术研究课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与国情调研、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两年共计安排18门左右课程,学院根据专业动态和学员方向,会做适当调整。
2、另外学习期间还会不定期安排多次论坛、讲座与实践调研活动。
拟邀师资
李培林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部主任、研究员、特聘敦投、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原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社会学谭议组召集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工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
张翼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农民工、家庭社会学、社会流动、社会治理。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社会学研究》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
麩葛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导。《社会学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学学刊》(The Journalof Chinese Sociology)执行副主编、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全球社会学。
赵一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敦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
李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成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医务社会工作。
赵立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社会思想史。
赵联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导,共青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社会、青年研究。
陈满琪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数智社会心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心态、价值观与社会心态。
谭旭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态、社会阶层与流动感知、获得感。
周少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教投。
主要研蓟究樅處爆材领域: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孙健敏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士,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敦授、博导、领导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我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始人之一,参与《华为基本法》起草的华为六君子之一。202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李超平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人才与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主要舡瓂听況齔鍖棉誣婚週苓晚盗澗秤疑领蒇餄麵蠶漵锹糍惕董棒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等。
唐登华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情绪障碍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
姚翔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应用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组织中的员工管理与职业发展。
徐琴美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儿童发展与社会政策专委会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习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聚焦儿童早期学习机制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
陈昌凯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青年社会心理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学习安排
学习期限!
两年,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阶段;
学习时间!
每月集中一个周末授课两天,寒暑假不上课;
上课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望京校区。
报名条件
1、已获硕士学位;
2、社会工作者、社会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心理科学研究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
3、有较强学习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或单位高管,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报名程序
1、报名申请
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
2、择优录取
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组织面试,择优录取;面试合格后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入学通知书;
3、缴纳培训费
学员收到入班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培训费;
4、正式入学
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培训费用与缴费方式
培训费用
学员一次性缴纳培训费用人民币 138000 元/人。
(含学费、资料费、结业论文指导费、结业费及报名费等)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缴费方式
通过电脑PC端,直接登录社科大收费管理系统的网上缴费平台。
网址:https://sf.ucass.edu.cn/u8pay/index.jsp
通过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财务处页面点击“缴费平台入口”进行缴费。
网址:https://cwc.ucass.edu.cn/
退学、退费事宜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退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报名电话:400-06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