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在职研修班

中山大学数字文旅管理高级研修班

学费:28000元  学制:6个月  上课形式:面授班  地点:广州

微信截图_20250717145325.png

课程背景

当前,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驱动下,传统文旅产业正面临智慧转型的迫切需求。为响应国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中山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产学研资源整合能力,开设《数字文旅管理高级研修班》,围绕文化强国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目标,致力培养兼具战略思维、创新实践与全局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研修班以战略前瞻、创新驱动以及实践引领为特色,搭建跨领域联动的多维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系统性赋能学员掌握数字文旅产业运营的核心方法论,助力学员成长为适应技术迭代与行业变革的创新型领导者,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可持续、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切实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

微信截图_20250717145423.png

培训模式

多维教学体系

整合高校名师课堂、实战导师指导、企业实地参访及前沿主题研讨,形成理论、实践、互动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长效赋能平台

链接优质校友资源,搭建高层次人脉网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优先推荐完成本次课程的学员参与其他高级研修项目

核心能力聚焦

课程围绕数字文化管理者的核心能力设计教学路径,强化战略决策力、技术应用力、创新设计力、资源整合力与可持续运营力。

image.png

价值收益

能力升级

系统掌握数字文旅核心技能与前沿领域知识,打通从战略决策到技术落地全过程。

资源直通

深度链接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投圈层,优先对接校企联合项目与产业合作机遇。

持续赋能

终身享受校友资源支持,优先获得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组织的论坛活动参会名额。

课程安排

本课程聚焦数字文旅管理核心能力,构建战略认知、技术赋能、创新实践与价值转化的多维培养体系,兼顾数字实践应用与人文价值平衡,融合理论教学与行业实战,帮助学员系统性掌握数字文旅产业的前沿技能。

 image.png

image.png

微信截图_20250717145758.png

模块一:数字经济与智能技术驱动

数字经济与企业战略

人工智能与企业变革

数字经济内涵、核心要素与发展现状

企业视角下的数字生产力与数字人才

数字经济的未来趋势与产业机遇

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与优化决策

人工智能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旅游发展前沿问题

人工智能、数字产业飞速发展带给文旅企业的机遇

旅游景区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与稳定性

可持续经营与项目投融资管理

模块二:数字文旅项目管理与数据要素

数字文旅项目管理

数据要素

数字文旅市场发展现状与分析

数字文旅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

文旅项目数字化管理创新:以某智慧景区为例

数据资源作为新生产要素的进化史与价值数据确权与文旅数据资产入表现状、趋势

数字化浪潮中的伦理秩序与法律问题

模块三:数字策展与营销传播

旅游营销创新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

数字文化技术如何重塑旅游营销体系

传统与新潮:文化资源的传承、利用与活化

地方与化身:地域文化(IP)的数字化设计

全媒体语境下的文旅产业:

故事驱动与文化传播

大型活动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广交会案例

视觉传播与文化

数字审美与市场

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播中的应用

从平面到空间--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传播

跨媒体艺术与数字孪生

艺术空间的价值共创数

字文化产业的市场机遇

数字文博与策展

文化遗产的“数字重生”

虚拟扫描与存储技术应用

如何对非遗文化进行挖掘和再创作

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数字化策略

文化遗产类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模块四:文旅创新与创业实践

文旅创新管理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

文旅行业特性与项目管理重点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业态与产品创新

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文旅管理创新

文旅市场整体环境与新趋势

文旅数字化建设现状:从信息化到智能化

旅游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

数字创意与创业管理

文化策划与创意设计

文化消费与价值共享: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意

大数据与文化创意生产

传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创新

文旅数字化创业项目管理

文化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从主观到客观测量如何掌握创新思维、审美能力与设计技巧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创作与审美

创意落地的几个过程

模块五:数字文旅产业实践

省内&省外实践教学基地

省内:

腾讯文旅

依托腾讯的数字化产品工具和方案,通过架构、方案、资源三大升级,深化文旅产业布局。整合全渠道会员运营经验、内容与IP,助力文旅景区构建全域经营体系,探索科技赋能文旅新路径,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维时代

国内少数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全面国产化、产业化的高精度三维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服务众多重大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凡拓数创

20年深耕数字展馆,为多领域提供数字创意产品与一体化方案,打造数字展馆标杆,引领数字文化新体验。

广交会基地

大型展会数字化转型标杆,多维度数字化推动外贸发展

省外:

走近山西省大同市,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2024年景区游客人数突破400万人次。

现场调研与学习重点:

(1)数字云网:采集、修复、保护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数字化技术应用。

(2)文化云冈:洞窟类旅游目的地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挖掘。

(3)文旅融合: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与运营。

(4)旅游管理:”景区管理、数字化(游戏化)营销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注:现场教学课程以实际安排为准,学校保留对课程的调整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师资安排

保继刚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中国首位尤利西斯奖获奖学者,知名旅游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旅游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等。主持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艺术类重大重点面上、青年基金8项。保继刚教授团队推动实施的《阿者科计划》,作为中国旅游减贫案例选入新华社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并被选入央视纪录片《告别贫困》《振兴路上》。其在旅游扶贫、乡村振兴、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顾晓琨

网易文旅总经理、网易传媒内容品牌发展中心副总经理。

曾先后参与并负责网易各频道大项目营销、移动产品营销、整合创新营销等开拓性工作,并为网易汽车、房产家居、健康、艺术、教育等垂直行业持续构建内容品牌及营销策略,

高 俊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边境旅游、遗产旅游、海洋旅游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EMERALD出版集团与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杰出博士论文奖,主持并参与过多项国家项目。

何 莽

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导,兼任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东江门市旅游发展顾问,曾任四川省兴文县委常委、副县长。《康养蓝皮书》主编,研究方向为康养旅游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主持完成多个文旅康养规划社会服务项目。

郝小斐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导。档林自由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女性休闲电竞产业及媒介地理,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多篇SSCI/CSS0l论文,获教学荣誉及指导学生竞赛国家级奖项。

罗秋菊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会展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咨询项目70余项,委托单位来自华为、广交会集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珠海航展局等重要政府机构和知名企事业单位。

赖 坤

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事件管理、旅游心理、旅游地理和旅游哲学。主持6项研究课题,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译著1部。

李 毅

博士,华侨城欢乐谷集团副总经理,兼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具有丰富的旅游企业管理和主题公园开发实战经验

李文抗

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策划总监,致力于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应用,专业领域涵盖文物数字化、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等具备行业前沿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曾主导多个重大项目策划与落地包括央视新闻云展览专区合作、首都博物馆无障碍网站建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数字化建设、乐山大佛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以及珠海太空中心元宇宙展厅项目。

毛子丹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城市休闲、展演与空间设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导或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流动的行为决策研究》等多个社会服务项目。

宋洋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湖南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和旅游宏观政策解读、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形势判断等。主持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课题七十余项。主要社会兼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指南编制专家,科技部“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专家,全国网络文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王 筠

凡拓数创集团副总裁,长期从事数字创意与文化文博有机结合工作,带领数字化团队先后落地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和仝古今、国家大剧院ART鹅、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广州国家档案馆、广州亚运会数字图像服务等多个国家级重点文化标杆项目。

徐红罡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际旅游研究院会士、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与全球变化专委会原主任,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性与健康旅游。曾获美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ROYWOLFEAWARD),在连续四年上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向 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主持人,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产业创新、艺术管理和审美治理、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的理论研究与文化实践,先后出版《创意管理学》《文化产业导论》等专著10余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基因与中国道路》等编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各类研究课题60余项。

狳 鼎

中山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游客行为与游客体验,曾获詹姆斯库克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表中英文期刊十余篇、参与过多项研究课题与基金项目。

余晓娟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导,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编委,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旅游者行为及旅游营销,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张 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数字文化产业,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等,主持国家基金项目,文旅部课题、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课题等二十余项,负责数十项地方政府及头部企业委托课题长期承担智库课题和咨政专报任务,独立及联合发布多篇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领域研究报告

张朝枝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经济论坛等多个国际组织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委员。武陵源、九寨沟、黄龙、开平碉楼与村落等多个世界遗产地政府顾问或咨询专家,主持完成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委托旅游规划、旅游发展、遗产保护利用等咨询课题100余项。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基金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

张骁鸣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节庆文化、旅游休闲与人的发展等,近年来致力于将现象学、符号学等理论方法应用于生活体验研究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短论等70余篇,

张士琴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旅游、城乡休闲、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旅游体验情绪和生理测量、大数据和情感分析等,参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理工大学重大研究课题2项。曾任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高级项目主管,具有较为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

学术主任

梁增贤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数字文化管理专业硕士项目主任主要从事数字文旅与会展经济、旅游投融资与项目管理、主题公园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研究。在主题公园策划、旅游资产评估与证券化、文旅企业上市和投融资方案设计、乡村文旅产品和活动创新创意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擅长解决旅游企业和景区开发运营中的痛点、难点

学术副主任

郭云娇

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导,中国旅游集团中旅国际专家顾问研究方向为数字文旅、数字文化与旅游创新、旅游故事叙事。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国家自科项目8项,在《地理研究》《旅游学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教学成果一等奖。

招生对象

行政管理部门或国有文旅投资企业,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管理单位,文化创意、传媒广告、会展活动等涉旅行业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技术研发骨干等,具备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

学习安排

课程时间6个月,共12天,每个月集中学习2天(周六、周日),结合课堂教学企业考察调研与主题研讨等形式开展。

上课地点:中山大学

学习人数50人

开学时间2025年7月

学业认证:完成全部课程,颁发中山大学写实性结业证书

培训费用:28000元/人(注:上课及企业考察调研期间的食宿、交通费用需自理)

报名流程及缴费信息

1、提交报名申请表,接受资格预审,通过审核后发录取通知书并交费;

2、学费汇至:收款人:中山大学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中山大学支行帐 号:44050143004609000001

3、学员携带相关材料(报名登记表;本人近期免冠大一寸照片1张;身份证复印件1张;本人最高学历复印件1份;本人名片1张)报到

4、报名地点:广州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

5、参加开班仪式,正式入学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立于2004年,历经21年发展,已成为办学层次完整、全球知名的旅游教育机构,在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三、中国内地第一;旅游学院致力于培养“融合创新型”文旅领航人才,依托跨学科视野、研究型教学与国际化办学特色,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机构、世界旅游联盟等15个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重要成员;同时充分利用学科及人才优势,通过援疆、援藏、援滇项目以及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阿者科计划”积极践行国家重大战略。

报名电话:400-061-6586

上一篇:中山大学AI产业变革与战略实战营

下一篇:中山大学企业家金融学堂招生简章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意向课程

*姓  名

*手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