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5-07-27 18:53:20
周末接孩子放学,听到两位妈妈叹气:“我家娃刚上初一,以前挺乖的,现在说两句就摔门;”“我家丫头初二,突然不跟我们说话,日记本锁得比保险柜还严。”类似的困惑,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遇到——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波动、越来越难理解的“叛逆”行为、突然出现的厌学或沉迷手机……这些真的是“成长的烦恼”吗?
其实,青少年的每一次情绪起伏、每一场“亲子战争”,背后都藏着心理发展的密码。而青少年心理学课程,正是一把能解开这些密码的“钥匙”——它不是空洞的“育儿鸡汤”,也不是刻板的“问题手册”,而是用科学的研究、真实的案例、可操作的方法,帮你真正“看见”孩子的内心,找到与他们和解的路径。
简单来说,这门课程是为家长、教师、心理咨询从业者量身打造的“青少年心理百科全书”。它以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的顶尖学术资源为支撑,用18个月的时间,带你从“了解孩子”到“支持孩子”,从“应对问题”到“预防困扰”,系统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底层逻辑。
课程内容覆盖三大核心维度:
“认识孩子”:解码0-18岁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少儿感知觉、记忆力的发展,到青春期大脑神经的可塑性;从“为什么孩子总爱顶嘴”的语言发展特点,到“突然敏感自卑”的自我认同关键期——你会在这里找到所有“孩子奇怪行为”的科学解释,告别“他是不是故意气我”的猜测。
“理解问题”:识别常见心理困扰的早期信号。焦虑、抑郁、网络成瘾、厌学拒学……这些让家长闻之色变的问题,课程会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教你如何从“成绩下滑”“睡眠紊乱”“社交回避”等细节中,捕捉孩子的心理求助信号,避免“小问题”拖成“大危机”。
“支持孩子”:掌握科学干预的实用工具。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正向激励……这些被无数家庭验证有效的沟通技术,会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现场演练。你将学会用“我看到你最近作业写得很晚,是不是压力很大?”代替“就知道熬夜玩”,用“你愿意和我聊聊你的想法吗?”代替“你必须听我的”——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孩子愿意打开心门的契机。
与其他育儿课程不同,青少年心理学课程的底气,来自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的“硬核实力”:
师资是“顶流”:这里有深耕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30年的陈默老师,她用3000+咨询案例总结出“亲子沟通的10个关键场景”;有《了不起的我》作者陈海贤博士,他会把“自我发展心理学”变成“每天10分钟就能用的家庭练习”;还有脑科学专家蔡永春教授,能用神经科学图谱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总爱冲动”——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顶尖学者的经验背书。
学习是“沉浸式”:课程不是“填鸭式”讲授,而是“体验式”成长。你会在团体工作坊里模拟“孩子叛逆时的对话场景”,在案例研讨会上和其他家长一起拆解“厌学案例”,在课后班级群里分享“今天和孩子说了什么,他居然愿意听了”——每一次互动,都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效果是“可验证”:课程结束后,你不仅能拿到浙江大学颁发的高级研修证书(继续教育系统可查),更能收获一本属于自己的“亲子沟通手册”——里面记录着你和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见证着从“鸡飞狗跳”到“平和沟通”的蜕变。
如果你是家长:想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却总在“管”与“不管”间纠结;
如果你是教师:想更精准地识别学生的心理需求,却苦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想深耕青少年领域,需要权威的临床经验与技术指导;
甚至,如果你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这门课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你用更科学、更温暖的视角看待成长。
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就像一场需要“双向奔赴”的旅程:孩子在探索世界,父母在探索孩子。而青少年心理学课程,就是这场旅程中最可靠的“导航仪”——它会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更会教你“如何陪他更好地走下去”。
如果你也想成为孩子心中“最懂他的那个人”,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走进这门课。毕竟,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理解孩子的成长”。
报名热线:4000616586(程老师)
名额有限,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用心理学的眼光,重新认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孩子
报名联系人:程老师
联系电话:4000616586
点击了解课程详情:浙江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