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在职研修班

孙乃树老师的课值得上吗?

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5-09-05 10:09:02

孙乃树老师的课值得上吗?

孙乃树老师的课值得上吗?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资深教授,同时也是B站备受追捧的“宝藏老师”,孙乃树的课程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学术积淀,更以生动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的壁垒,成为连接经典与大众的文化桥梁。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课程为何值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学习。


孙乃树的教学风格堪称“激情与智慧并存”。他讲课时总是笑眯眯的,语言幽默风趣,能将枯燥的艺术史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1。例如,在解读《蒙娜丽莎》时,他不仅停留在人文主义的表层分析,还深入剖析达·芬奇开创性的“渐隐法”如何突破绘画空间表达的限制,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让学生恍然大悟。学生们反馈,听他的课后“脸上会不自觉地洋溢笑容”,甚至有网友表示原本以为用来催眠的课程反而让人越听越精神2。这种感染力源于他对艺术的真挚热爱——他将自己定位为“艺术传播者”,而非单纯的教育者,每次授课都如同重新发现艺术之美,这种态度极具传染性。


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西方美术欣赏课既有通识性的脉络梳理(如按时间顺序讲解艺术起源与发展),又注重单个作品的细节拆解,形成“线性”与“点状”结合的认知框架1。例如,他会引导学生对比米开朗基罗人体塑造的巅峰成就,也会用后现代视角解构立体主义画家莱热作品中的城市解构逻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哲学思辨融入艺术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艺术观念的变化:从原始实用的功能主义到古典模仿论,再到现代关注艺术自身价值的转向。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训练,使课程超越了技法传授层面,成为培养批判性思考的文化启蒙课。


实践导向是另一大亮点。孙乃树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实地观展深化理论认知。比如针对“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特展设计的导览路线,他将展品分为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八大版块,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拉斐尔古典理想美与卡拉瓦乔戏剧性光线运用,直观感受风格演变的内在动因3。他还鼓励学生用当代视角重新解读经典,如从南京东路高架桥的结构中获得灵感,再回头审视立体主义画作的空间重组实验。这种“理论—实践—再创造”的循环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与创作能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普惠性的美育理念。他认为艺术不应被束之高阁,而是每个人生命表达的自然需求。无论是公共选修课还是老干部大学的山水画班,他都致力于打破专业门槛,让非科班出身的学习者也能享受艺术滋养4。这种信念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弱化技术难度强调观念表达,主张“无用乃大用”,鼓励普通人通过涂画、舞蹈等形式实现精神丰盈。许多学生反映,即使未来不从事艺术相关工作,这些课程仍能提升生活感知力,让人在平凡日常中发现美的痕迹。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则赋予课程时代生命力。作为上海科技馆讲座嘉宾,他系统阐述过颜料化学、中国画材质特性等科技因素对创作的革命性影响5。这种跨界视野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创新往往诞生于工具变革与思维突破的交汇点,为他们理解当代数字艺术提供了历史参照系。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孙乃树教授的相关信息,请拨打:4000616586,联系人:程老师。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详情

上一篇:毛利华心理学讲座有什么收获?

下一篇:现代美术孙乃树简介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意向课程

*姓  名

*手  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