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介绍

历史文化学院是山西大学有着百年传承的院系之一。历史学是山西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早在1902年山西大学建校时,西洋史(即世界史)、中国古代史就是中西斋学生的必修课程。1936年夏,历史系正式建立,周传儒任系主任。1937年8月,日机轰炸太原,历史系随文学院转移至运城,借省立运城中学部分校舍上课,历史学系聘阎宗临为系主任。11月,太原、晋南相继沦陷,山西大学停办。1939年12月,山西大学于陕西三原复校,设三院六系,历史学系是六系之一,聘马非百为历史学系主任。1941年山西大学北迁陕西宜川县秋林镇,历史学系随同迁往。1946年3月,迁回太原。1949年,文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历史系改为文史地系。1950年,文史地系分为历史系和中国语文系,阎宗临任历史系主任。1951年,师范学院增设六个专修科,史地专修科为其中之一。1953年,系科调整,原史地专修科分为历史科、地理科。许予甲任历史系主任。 历史系设立世界史教研组、亚洲史教研组、历史教学法教学小组、中国通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等五个教研组。是年底,师范学院独立为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隶属师范学院。1957年,教研组调整,设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教研组、世界古代及中世纪史教研组、世界现代史教研组、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1961年,山西师范学院与山西省1959年新建的山西大学合并,称山西大学,历史系并入山西大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2年,高校恢复招生,教学秩序开始恢复。历史系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教研组。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教学科研秩序全面恢复。1978年,考古专业建立。1981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历史专业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学科。1983年,历史研究所成立,乔志强任所长。1990年,历史系举办档案专业证书班和宗教专业证书班。1993年,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班第一届招生。1995年,旅游管理专业招收本科生。1996年,中国近现代史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历史系与山西省旅游局合作筹建的旅游学院成立。1998年,世界史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中国近现代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历史系与山西省文物局合办的山西大学文博学院成立。9月,博物馆学专业首届招生。2002年,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并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11月正式改系建院,下设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和旅游管理四个专业。2005年,考古及博物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中国史、考古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世界史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历史系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为山西大学负有盛名的系科。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尽管山西大学同整个中华民族一样,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但历史系一直以名师荟萃而闻名华夏。当时在我系任教的名师有留学瑞士归来的中西交通史专家阎宗临先生、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专治中国古代史的留英博士周传儒先生。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系同山西大学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时人才济济,名师云集。其中最有名的有地方史专家郝树侯先生、中国政治制度史专家梁园东先生、被誉为毛泽东一字之师的唐史专家罗元贞先生。改革开放后,历史系获得了第二次新生。一批新的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如开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先河的乔志强先生、捻军史专家江地先生、国际共运史专家程人乾先生。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成为历史系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师67人,教学辅助和管理人员9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42%,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者61人,占教师的91%,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教风严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经过几代学人的孜孜追求与不懈努力,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考古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世界史;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旅游管理。1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2个博士科研流动站:中国史、考古学。
  学院一贯坚持走教学与科研并重之路。历史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5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区域社会史导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门本科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两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两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由乔志强先生主讲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程人乾教授主讲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程的教材早在1992年均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我院教授参编的3部本科教材被列为教育部统编教材,长期推广使用。
  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家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出版专著 70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目前正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80余项,总经费达150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再上水平。
  学院现有在校生1039人,其中本科生798人,硕士生200人,博士生41人。本科生生源来自全国 1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历史专业249人,旅游管理专业328人,酒店管理专业81人,考古学专业140人。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有文物爱好者协会、排球协会等学生社团,自办《百草园》杂志,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许多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录取。学生在校内外各种大赛及活动中表现突出,展现出我院学子的风采。
  学院设有图书馆、文物陈列室,并与山西省永济市、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五台山五峰宾馆、晋城市金辇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建有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山西省永济市实习基地,即“山西大学历史学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为适应山西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的需要,学院不仅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上与山西省旅游局合作创办了“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在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专业的基础上与山西省文物局合作创办了“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而且还鼓励教师走出去,直接参与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如旅游专业的张壁古堡的历史考察、文水县则天庙景区旅游规则、右玉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太谷县任村乡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应县山阴代县跨区域旅游规划、永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皇城相府中华字典博物馆策划等项目,考古专业的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发掘、山西明代长城资源调查报告、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余家河遗址考古发掘、重庆市三峡库区开县文物考古发掘、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河北省南吴会墓地勘探与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库区考古发掘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学院一向注重加强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我院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访学20余人次;由我院发起和协作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先后同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交流,聘请了26位学者为客座教授。
  目前,学院正根据山西大学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共创学院的美好明天!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程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