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

农学院诚邀您参加2019”珠海论坛“

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19-05-20 14:01:49

       中山大学2019年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将于5月31日至6月2日(周五至周日),在珠海校区召开。农学院将举办分论坛,交流学术前沿问题,商洽人才引进。

       农学院诚邀海内外农学青年英才参会交流。

一、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5月31日

(周五)

12:00-21:00

珠海

报到

6月1日

(周六)

9:00-12:00

珠海

学校总论坛报告

13:30-18:00

珠海—深圳

参观深圳校区

6月2日

(周日)

8:30-12:00

深圳

农学院分论坛报告

14:00-18:00

深圳

交流,离会

二、招聘领域

招聘以农学为主体,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的优秀人才,构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新农科。

三、人才招聘需求及条件

(一)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 领军人才:国内教授,海外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达到“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外专项目)入选者、“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或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 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工作经历,良好的学术训练和研究背景,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海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取得公认的科研成果。达到“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条件或相当学术水平。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 青年学术骨干:具有重要学术成就和较好发展潜力,具有海内外高水平(研究结构)学习或工作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积累。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学校提供副教授岗位。

(二)助理教授

具有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或本领域优势学科所在高校的本、硕、博学习经历且取得博士学位,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其研究领域排名前两位的著名期刊,或者中科院二区以上的综合类期刊上。具有承担本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能力。

(三)专职研究人员(含博士后)

1.特聘研究员:具有显著学术潜力,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3项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适当减少);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至少主持过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来自海外的申请人可不做要求)。年龄不超过38周岁。

2.特聘副研究员: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2项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减为1项);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博士后(特聘研究员):有较突出的科研成果,达到特聘研究员岗位要求者,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有一定科研积累,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四、薪酬待遇

(一)百人计划/专职科研人员

1.岗位

学校为领军人才提供教授(研究员)岗位,为中青年杰出人才提供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岗位,为青年学术骨干提供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

2.聘期

领军人才、中青年杰出人才首次聘任期限为5年,青年学术骨干首次聘任期限3年,首聘期考核后经本人、用人单位、学校协商可续聘。

3.薪酬及相关待遇

学校为到岗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安家补贴、配套启动经费、博士生指标等。

4.其他相关支持

根据深圳校区有关规定租住人才公寓;享受学校教职工现行医疗待遇,如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新政策执行;深圳校区为引进人才子女就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广州校区教师工资额度的基础上,另享受相应的校区补贴。

(二)博士后

1. 首个聘期为2年,出站考核合格后转聘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

2.可以“特聘副研究员”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3.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岗位津贴、学校绩效、租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

4.享受学校教职工现行医疗待遇;

5.可根据深圳校区有关规定租住人才公寓;

6.深圳校区为引进博士后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7.在广州校区工资额度的基础上,另享受校区补贴。

五、费用安排

        学院为符合引进条件的报名学者发送正式邀请函,学校为参会学者提供免费食宿及往返旅费。

六、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农学教育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之初,就成立了“农科学院”,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学院”。著名农学家丁颖、邓植仪、沈鹏飞等均曾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为我国农业研究和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的蒲蜇龙先生,于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院丁颖院长是中国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农业高等教育的先驱。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农学院从中山大学调出,分别并入华南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山大学于2018年8月整建制复办农学院。目前,农学院在广州校区过渡办学期间,2020年或2021年迁驻深圳校区。农学院以“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为己任,大力引进以农学为主体,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的优秀人才,构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新农科。

下一篇:罗俊校长出席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教合作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