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3-12-13 14:44:27
课时安排:2天培训方式:企业内训课程类别:综合管理
商行综合能力提升国学三部曲课程特色与背景
本课程将“农商行员工综合素养”作为圆心,以诸子百家思想精髓为半径,以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个完人为参照,分别与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兵家和易经等国学精髓进行多角度的契合与解读,深入浅出,以达到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的目的。
课程收益:
1.以前瞻的高度,提升学员的国学素养
2.以新鲜的视角,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
3.以智慧的论据,提升执行力和领导力
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第一天:全员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时长:6小时
课程收益:
1.提升员工的忠诚.感恩.奉献以及执行等优秀职业素养
2.培养员工的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敬岗爱业的工匠精神
3.植入员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和成功路径
重点解读人物:孔子
孔子的关键词:
1.半部论语治天下。
2.弟子规,讲执行力。论语,讲领导力。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职业经理人的代表。
4.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重点解读经典:
1.《弟子规》:培养员工的职业化思维和企业执行力
2.《论语》:培养员工的君子人格.职业素养和领导力
3.《大学》:成长和成功的三纲.六证.八条目
4.《孝经》:忠孝两全,移孝作忠
课程要点:
1.真诚慎独,敬畏感恩
2.爱岗敬业,忠诚奉献
3.勇敢担当,立即执行
4.结果导向,日事日毕
5.仁者爱人,悯物惜福
6.学习古今的二十四孝
7.学习古今的职场礼仪
8.学习古今的八德教育
9.学习古今的家风家训
10.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11.从当专家,到做权威
12.信愿行,从为到成为
13.才以胜任,德以配位
14.止于至善,工匠精神
1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16.去骄气.态色.淫志
17.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
案例:八德教育走进农商行内训
案例:一句问候带来的千万存单
案例:演讲大赛冠军的取胜原因
案例:儒商子贡富可敌国生意经
案例:柳传志工匠精神打造联想
第二天:全员心理健康提升
课程时长:6小时
课程收益:
1.让理论落地,培养员工的知行
2.打造阳光心态,做心理疏导和职场减压
3.点亮心灵,提升管理创新,激发创造力
重点解读人物:王阳明
王阳明关键词:
1.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2.学会王阳明心学,没有人能打败你。
3.习近平主席特别推荐,王阳明心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4.中今中外,在政界.军界.商界.学界.管理界等影响深远。
重点解读经典:
1.王阳明《传习录》
2.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
课程要点:
1.职场四事规:立志,勤奋,改过,责善
2.战胜困难的密语: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3.内圣而外王:提升自我,才能胜任工作
4.致良知:点燃内心的光明,永远不放弃
5.阳明心学与知行合一,新三观和方法论
6.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视同仁,放下偏见
7.有善有恶意之动,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8.知善知恶是良知,做对的事,把事做对
9.为善去恶是格物,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立于不败之地
11.推到无形之墙,部门沟通和跨部门协作
12.善恶不糊涂,一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3.细节不一定导致成功,却一定导致失败
14.心上学,事上炼,工作和生活就是修行
15.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六项精进与心学
16.养不动心,学会职场减压和健康心理学
17.知行合一:只有知道做到,才是真知道
案例:如何用心学方法激活银行休眠客户
案例:如何把每一位客户都发展成大客户
案例:格力董明珠的柔性管理和霸道管理
案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对比王阳明心学
案例:王阳明心学是赢在职场的减压武器
第三天:干部管理能力提升
课程时长:6小时
课程收益:
1.提供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国学方案
2.提升干部识人.用人.管人的新方法
重点解读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关键词:
1.晚晴中兴名臣之首。
2.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3.善于相人,善于用人,善于管人。
4.毛主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重点解读经典:
1.《冰鉴》
2.《人物志》
3.《韩非子》
4.《孙子兵法》
课程要点:
1.团队建设中的五件大事
2.团队管理中的七个项目
3.制度和文化的整合方案
4.团队管理者的五德五危
5.制度似火,要必罚明威
6.流程如渠,水不能漫堤
7.文化是魂,打造金三角
8.招募人才的途径和原则
9.冰鉴智慧中的面试口诀
10.三停五官十二宫相人法
11.如何降低人才的流失率
12.微表情与小动作的解密
13.特殊人才,该如何使用
14.领导者的修为以及禁忌
15.文官和武官的测评标准
16.人分三等,该如何使用
17.合作与用人的三种境界
案例:农商行里的空降兵和子弟兵
案例:某农商行的一次特殊招聘会
案例:马云的十八罗汉和阿里巴巴
案例:曾让任正非痛心的用人失误
案例:曾国藩替李鸿章识别刘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