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4-01-05 14:33:13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自我认知篇 我们为谁工作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介绍
当前很多企业家都在为这样的事情感到烦恼不已:尽管自己企业的工资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已不能算低,但却很少听到员工的感恩;尽管自己每天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殚精竭虑,但员工却总在冷眼旁观;尽管企业拿出不菲的资金用于员工的福利和激励,但却看不到员工的任何工作激情。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是在当前“成功学”横行,人心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扭曲。原本很朴实的人生价值,被一连串的“成功欲望”和“吃亏心理”所替代。有道是“相由境生,境随心转”,从员工角度而言,如果不解决“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必将会像迷失在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在迷茫与彷徨之中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段(进入职业生涯的年代,也是生命最辉煌的一段岁月)。
本课程结合讲师从沪上船厂的钳工班长一步步做到副厂长以及跨行业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的职业生涯经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员在接连不断的触动和感悟中,使思想观念发生质的转变。同时,真正认识到工作的本质其实是在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发自内心地去端正自己的心态和激发相应的行为。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从哲学、宗教的高度来品味人生,又以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来加以佐证和诠释。与有些课程列举名人的故事不同,本课程的很多案例都来自于讲师本人多年的职业生涯及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使学员听来倍感亲切。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课程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视频观摩、游戏互动等形式,使学员对课程的主题思想产生更为深切的认识,由此而大大增强了建立健康心态的自觉性。
课程大纲
一、认识你自己
1.1我是谁
◆我们不完全了解自己
【案例】《周哈里窗的启示》
◆为何我们会疏于约束自己
【案例】《我们的身体有三个驾驶员》
◆缺点是过度发展的优点
【小贴士】《另一种木桶法则》
1.2我将来要做什么
【案例】《一个农民的梦》
◆不要使目标超过能力
【案例】《墓志铭》
◆人生目标与阶段目标
【案例】《蚯蚓的人生目标》
1.3我现在应做什么
【案例】
◆提升我们的钝感力
【案例】《阿甘与钝感力》
◆踏踏实实做好眼前工作
【案例】《新教伦理的启示》
二、养成敬业精神
2.1工作是每个人的重要使命
◆正确认识人生与成功
【案例】《渔民和老板的对话》
◆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
【案例】《从传菜员到总经理》
◆积极工作的态度来自内心
【案例】《电影<入敛师>的启示》
◆做好自身工作是人生的使命
【案例】《走向世界的保洁主管》
◆企业只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
【案例】《和珅为何得宠》
2.2我们在为自己而工作
◆只有善待岗位,岗位才能善待你
【案例】《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建房》
三、责任胜于能力
3.1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案例】《泰国狗与德国狗》
◆没有责任就没有价值
【案例】《内心的责任感成就了他》
3.2勇于承担乐于担当
◆权力意味着责任
【案例】《荒唐的结果并非偶然》
◆责任从自身做起
【案例】《十分钟的悲剧》
3.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细节体现出责任意识
【案例】《不要往自己喝水的井里吐痰》
回顾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