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专题 (内训)阳明心学与管理心学

(内训)阳明心学与管理心学

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4-01-08 15:50:29

阳明心学与管理心学课程特色与背景

[ 课程收益 ]

★回归管理的本质,深刻领悟阳明心学管理的精髓;

★掌握以心为本经营的要领,深挖员工潜力;

★深刻领悟提高心性就是拓展经营;

★掌握静定生智慧的要领;

★学习还原法在工作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第一篇   阳明心学

一、中国的文化自信

1、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明留存: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高超的智慧。

2、中国历史上王阳明、曾国藩本是书生,为何打仗时就成为了军事家?儒商本也是书生,为何经商就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源头在中国重道的哲学思想和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哲学体系。

二、中国文化拯救了日本

1、没有阳明心学就没有明治就没有日本近代的崛起

2、蒋介石:中日的差距只在一个王阳明

3、阳明心学对日本企业的深刻影响: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源头就是阳明心学,稻盛和夫经营企业就是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和实践。

三、阳明心学的精髓

1、王阳明传奇的一生

(1)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2)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3)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者,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藩。

2、心学精髓

(1)心即是理

①从格物到“心即是理”的转变。

②中国的哲学既唯心也唯物:心也有客观规律,也要遵从。

——长久以来,唯物观使我们忽视精神的强大力量;唯物观导致以得失来衡量的价值观使我们患得患失身心分裂。

——日本1984年经济白皮书写道:“在当前政府为建立日本产业所做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列为首要的呢?可能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章,因为这二者本身都是死的东西,是完全无效的。使资本和法规运转起来的是精神……因此,如果就有效性来确定这三个因素的份量,则精神应占十分之五,法规占十分之四,而资本只占十分之一。”事实证明这种精神是推动设备、技术、结构和制度运转起来的强大的原动力,正是许多日本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要形成这种精神需要企业家从修炼自己的心性开始。

③心即是理带来思想的革命和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潜能;指明个人努力的方向(快速成功的奥秘)。

(2)致良知

①致良知的提出抓住了儒家的核心:致知在格物。

儒家重“修身”,如何修身?修身就在格物的功夫。

②何为良知?

——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③如何致良知?

格物——大人格君心: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

致良知的过程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

(3)知行合一

①良知与行为是一体,为什么会知易行难?

   两个原因:私欲;不是真知。

②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不在具体与抽象上游离,不离日常生活本身。

(4)四句教

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②无善无恶心之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机而为者胜。

  有善有恶意之动——善恶一念间,管理好自己的心。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指明正确方向。

  为善去恶是格物——获得良知智慧的唯一途径,心性决定人生和事业结果。


第二篇  管理心学

一、心即理的启示和应用

——管理的本质:以心为本

1、心为管理之源

(1)孙中山的管理思想: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

(2)现代企业的问题重物欲而忽略精神:绩效考核的负面作用

——腾讯管理之痛和改革

(3)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经营哲学的成功——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思维方式是根本

2、激发员工的潜能

(1)人有没有极限?

——井深大的西红柿:一般生命只发挥了其潜能的3%-5%

——自我设限:一个人发挥的才能是受自我设限

——“心即理”:潜能是无限,追求人类无限的可能性。

——毛泽东受阳明心学的影响写下《心之力》

(2)组织最大的浪费——员工的智慧

①为何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组织、机制、文化

②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组织扁平化,尽量让每个员工都能参与管理与决策,尊重员工的自主性,唤起员工的成就感

●腾讯的“敞开心门,拥抱批评”

●阿米巴经营的自主经营体系

——机制合伙化,员工的努力与利润直接挂钩

——文化上尊重关怀员工,让员工感到被尊重和被信任

●双维领导理论

●红军的政委制度和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

——最好的领导在于激励人心

●追求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具有挑战精神

●持续努力,不成功绝不罢休

3、管理者的心性决定经营

(1)正确的思维方式:合乎道、合乎人性——稻盛和夫“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基准

(2)强烈的目标意识——王阳明重视立志

①哈佛大学研究:目标对人生的影响

②对实现目标的信心是实现目标的先决条件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请你首先铭记这个“宇宙法则”。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3)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①伟大与强大的愿力:要怀有能够渗透到潜意识之中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愿望越大,能量越大。

——企业的愿景与使命:伟大公司都有伟大的使命

②静定生智慧——管理者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

——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启示

——二战美国海军与鱼雷狭路相逢的故事

③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勇猛精进

④敬天爱人的人格

●领导力的核心是值得信赖

●尊重人性,爱护员工、客户

●尊重规律——道法自然

⑤积极乐观,远离感性的烦恼

●没有痛苦的人,只有痛苦的想法

●乐观地构想,悲观地计划,乐观地执行

二、“致良知”与管理者的修为

1、致良知在格物

(1)四句教——为善去恶是格物,管理的要义:管好自己,带领别人——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人最应该在情绪和欲望上管好自己

——管理者两大戒律和情绪管理三步法

——了无私欲与上下同欲者胜:“望梅止渴”与“智劫生辰纲”的故事比较。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管理者试图控制事物,领导者却努力解放人与能量(领导是带领和引导)

(2)人人皆有良知——管理是激发人性善的一面

●管理的人性假设:性善论和性恶论

  西方的管理建立在性恶论:劳资对立、制度管理

  东方的管理建立在性善论:劳资一体、自我管理

●王阳明的攻心术:唤起对方的良善和不忍之心

——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

——管理最终消灭对立:预谋胜敌先谋人和。

●管理就是管理关系,关系管理的核心在建立信任关系。

——信任越高,管理成本越低。

——信任产生效益。

(3)管理者:心灵管理尤为重要

①唯有心灵管理能对治现代心理问题:烦恼不外乎贪嗔痴

②唯有心灵管理才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一个优秀机长的决策失误

2、致良知在惟精惟一

(1)专注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提高专注力的七个技巧

——番茄工作法

(2)灵感来自专注:当人的心里状态达到某种至纯的状态后,就能够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有的事物都会在一瞬间清晰起来。

(3)稻盛和夫:现场有神灵。

3、致良知在溯本求源——道法自然——还原法

(1)判断的基准:道(自然)——万物的本来面目

(2)做人的原则——何为人的本性——仁义礼智信

(3)做事的原则——事物的根本——回到原点,一切都变得简单

   ●过红绿灯的故事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利润的根本在哪里?价值的根本在哪里?

——还商业以本来的面目,才不会偏离方向——义与利的关系,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案例分析:没有小票,三鹿奶粉给不给退?

4、致良知在归零的心态

(1)万物本是空性:空白+定义=事物

(2)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成长和进步最大的障碍

(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管理者的机智——随机而动随缘而化

(4)保持学习的心态——唯谦受福

  ——建设学习型的组织和学习型组织的机制

                  总结:知行合一


要点回顾 | 问题答疑该37页


课程常年开班,获取最新开班时间或内训报价,咨询:400-061-6586

上一篇:(内训)团队领导者的十项核心能力

下一篇:(内训)职业精神塑造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意向课程

*姓  名

*手  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