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学院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陕西师范大学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任务。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学位和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课程与教学论(思品)、学科教学(思政)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1月获批建立首批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学科自信、学术自信、专业自信和课程自信,建设起了一支教风优良、研究能力突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队伍。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副教授24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1人,省“四个一批”“六个一批”理论人才入选者3人,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编写专家2人,教育部全国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思政司 “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入选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荣誉称号获得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英才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2人,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3人,陕西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陕西师范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本科专业,也是学院的基础和根脉。目前在院本科生共计600余人,分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创新实验班)进行培养。师范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培养优秀教师,非师范专业侧重于高层次科研、理论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该专业2002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名牌专业”称号,并于2009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现了厚基础、重能力的培养特色。目前招收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有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课程与教学论(思品)、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院研究生有200余人。在博士培养层次,学院还承担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1023计划”、高校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各类专项计划。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6年12月由原政治经济学院更为现名。政治经济学院的前身是西北大学师范学院1952年设立的政治教育专修科和陕西师范学院1956年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54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建制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初,西安师范学院和陕西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陕西师范大学,与此同时,西安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也与陕西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合并,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93年7月15日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治经济学院。2000年6月,学校决定将政治经济学院和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合并,成立新的政治经济学院。2009年9月,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学校将原隶属于党委学工部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并入学院,并将政治经济学院更名为政治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16年8月,学校决定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12月政治经济学院更名为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66人(含师资博士后2人)。专任教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50%的教师有出国研修经历;专任教师职务结构比较合理,有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讲师2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教师中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哲学、社会学),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入选“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3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   学院现设哲学系、法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等5个系,分别设有哲学、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5个本科专业,学制均为4年。其中哲学专业为陕西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并入选陕西省首批一流专业(培育)。   学院现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社会发展与制度文明等。有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招收硕士的专业有1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另有社会工作硕士(MSW)、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办学思路明晰、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有较高的学科声誉。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0多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0多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30多项。   学院重视学科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究基地1个(区域创新与改革发展基地)、陕西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公共治理与政策创新研究中心),另有陕西师范大学与西安社会科学院共建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合作研究基地,与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共建的“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与西安市长安区委共建的“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及校级学术平台“张载关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等若干个。设有专业实验室9个:MPA案例教学室、MPA案例分析室、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实验室(含社会学与社会工作观察室)、哲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国学体验坊、政治学实验室(正在筹建)。   多年来,学院坚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杠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促进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互发展,积极借助校内外各种办学资源,使学院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学生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能力全面、作风优良、适应力强,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在90%以上,获得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更名为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建设一流哲学学科为示范,引领政治学、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等学科融合发展,着力建设哲学和政府管理两大学科群;着力培养面向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哲学素养和哲学思维、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学院班子积极抢抓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机遇,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咨询培训和政府智库为一体的西部重镇,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更好地发挥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