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简称“中南”,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军官指技合一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百强企业最欢迎的十所大学之一,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中南大学于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最早可溯源至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1914年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是一所以工学和医学为特长,涵盖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辐射军事学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百余年来,中南大学汇聚和培养了大批专家学者和党政企等各条战线上的人才,其中包括陈国达、陈新民、黄培云等工学先辈泰斗;张孝骞、汤飞凡、李振翩、谢少文等现代医学宗师;王淀佐、何继善、黄伯云、古德生、钟掘等在校的当代学术大师;梁稳根、王传福等中国首富;郭声琨、姜异康等大批政界杰出校友,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中南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其最早溯源至分别于1903年和1914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矿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3年),享有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之美誉;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为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图片1.png
  湖南近代实业家梁焕奎认为,矿产资源是向国家输送膏血的,道路是国家的筋脉,这两项要务不抓住,国家就会因此困顿。而国家主权被侵夺、财富被掌控,国内人才不济被推为祸患之首。1903年10月,梁焕奎从湖南矿务局拨借基金银1.6万两,创办了“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并任学堂监督(即校长),学堂初设矿业、铁道建筑2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已成为中南大学工学源头之一。
  中南工业大学(1903年)
  中南工业大学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中南矿冶学院。
  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是当时湖南省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
  工业大学的转变。学校经三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一所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
  1989年11月,国家教委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讨会”,会上发布了我国重点高等院校科学计量多项指标排名,中南工业大学在全国工科重点大学排名中位居第10位。
  1996年12月,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首批27所大学之一。
  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长沙铁道学院(1903年)
  长沙铁道学院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当时全国土木三强之一)。
  1960年,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有行业特色的大学。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
  湖南医科大学(1906年)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唯一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首任校长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创者——颜福庆博士。
  1921年,美国教育考察团确认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与创办1906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从此“北有协和,南有湘雅”之誉在我国医学和医学教育界传为佳话。
  1925年,孙中山曾为湘雅第五届毕业同学题写“学成致用”的勉词。五四运动时,毛泽东曾在此主编过《新湖南》周刊。1925年、1931年和1940年,学校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湘雅医学院。
  1953年4月1日,湘雅医学院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划归中央卫生部领导,为卫生部部属高校。当年10月1日更名为湖南医学院。
  自1979年起,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组织取得联系,经国务院批准与美国雅礼协会恢复了合作关系。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勤奋、严谨、团结、进取”是学校的校训。先后培养造就了如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李振翩、谢少文、龙伯坚、吴绍青等一大批著名医学家。自湘雅医学院成立以来培养了包括刘德培、鞠躬、黎鳌、夏家辉等在内20多位两院院士,湘雅人写就了半部中国西医史。
  发展历程
  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团结奋进,改革创
  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1960年10月,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建设行列,系当时湖南省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6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首批27所“211大学”之一。
  2000年6月,中南大学研究生院由教育部批准试办,2004年5月获批正式建立。
  2001年2月,进入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3年12月,成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湖南省唯一副部级大学。
  2005年9月,入选国家“111计划“,成为首批23所入选高校之一。
  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 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宣布共建中南大学。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1年,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入选全国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2012年,中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1月,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成为首批14所牵头高校之一。
  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国家支持高校创建的首批16个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之一。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6月,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成为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之一。12月,被评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自2000年以来,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等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2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学术研究
  学术学派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学校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有色冶金学科体系链;拥有享誉全球的湘雅医学医疗群;拥有中国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的研学基地。目前,学校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31]  。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矿物加工、概率论、医学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派:
  金氏理论:由中南大学金展鹏院士发明的“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成分法”——金氏相图测定法及其相)
  图理论以及他领导的相图计算和材料设计研究所,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英国伯明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相关学术群体齐名。
  粉末冶金:由中南大学黄培云院士开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地洼学派:由中南大学陈国达院士开创,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派。这一学说与19世纪发现的地槽、地台学说共荣,被称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与20世纪的板块学说齐鸣,是地学界在20世纪的两块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学中国数学界顶尖科学家侯振挺开创,其“齐次可列马尔夫过程”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并称中国第一,在数学界有“北陈南侯”之称。
  湘雅学派: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风,近百年来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1992年,国家邮政部首次发行4枚科学家邮票,其中就有2枚是湘雅毕业生张孝骞、汤飞凡。
  科研成果
图片2.png
  中南大学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地洼学说开创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地构成与成矿学新流派;粉末压制理论成功解决了形成领域中大量复杂问题;浮选剂结构理论和找药分子设计为矿物工程浮选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马尔可夫过程研究取得的国际一流成果被誉为“侯氏定理”;三元扩散偶实测相图技术奠定了在国际相图领域的权威地位;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决定人类神经性高频耳聋致病基因(GJB3);药物基因组学的创新性研究开启了以基因为向导的个体化用药时代;自由权矩阵方法已成为国际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胚胎干细胞库;我国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这里出生  。
  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特等奖)14项,居全国高校第3位。
  自教育部推出“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1998年-2016年),学校有9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4位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专利实施率达70%,中国高校中国专利奖金奖排行榜第三名。
  2004年,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时任中南大学校长的黄伯云院士领衔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空缺6年)1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名;
  2007年,获得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12项,仅次于清华大学,位列第二;
  200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周宏灏院士研制出世界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方加胜教授获亚洲医学界最高奖“KANNO医学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同年,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南大学“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教育部系统高校仅有4项,时任中南大学校长的黄伯云院士领衔的“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获此殊荣 。
  2010年,中国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中南大学以6个一等奖位列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2015年,由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率领的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团队研究出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在北京发布,根据统计结果,中南大学2015年共被SCI数据库收录论文3520篇,排名全国高校第12位;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排名全国高校第15位;被EI收录期刊论文2626篇,排名全国高校第10位;Medline数据库收录论文排名全国高校第10位; 发表卓越国际论文1416篇、卓越国内论文2294篇,总数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CSTPCD)统计,我校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国内论文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12位;表现不俗的论文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10位。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南大学共有10项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7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3项。总获奖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四,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排名全国高校第三。
  军事研究
  中南大学是唯一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为军队培养指技合一军官的教育部直
  属高校,是承担军工项目和军工科研经费最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也是最早取得武器装配生产许可证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建有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建设主战场,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创新“中南模式”。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军事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并多次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第一座生产性原子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第一部捷变频雷达的运转,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神舟飞船、大飞机、高速列车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荣誉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是中国按照现代医学教育的规范开始进行本科教育的第一所医学院,湘雅人写就了半部中国西医史,以下仅列出部分杰出专家:汤飞凡中国免疫学开拓者、微生物学先行者,建立中国首支防疫队伍,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该病毒也因此被称为“汤氏病毒”,并获诺贝尔奖提名;张孝骞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谢少文国际首次成功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李振翩病毒疫苗培养法创始人;黄友岐中国神经病学奠基人、中国神经科鼻祖;王肇勋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1933年于国内首创心电图学;刘泽民中国皮肤性病学科创始人;韩明中国移植医学奠基者;自湘雅医学院成立以来培养了包括刘德培、鞠躬、黎鳌、夏家辉等在内近20位两院院士。
  新全国仅有五次医学院校联考,湘雅医学院五次皆是全国第一。1978年起卫生部连续三次组织了部属院校的部分毕业生进行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统考,其中后两次还吸收了不少非部属院校参加。湘雅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第一,湘雅77 、78、79级本科生全国统考中获得三连冠后,这一考试随后就被取消了。1994年,在CMB资助下卫生部进行了全国17所顶尖医学高校联考,湘雅再度名列全国第一。2002年,由于临床医学八年制招生资格问题,国家教育部组织进行医学七年制考核(96级考操作、97考理论),湘雅更是再度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至2017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湘雅参赛八次,取得五次特等奖三次一等奖的好成绩  。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1个,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
  学术资源
  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中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54万册,电子文献总量1036万余册(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折合数、学位论文等)。全馆局域网内计算机千余台,至桌面带宽均达到100M。数字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收藏文献的学科重点包括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地质、选矿、采矿、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数学、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管理、外语、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神经病学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连续性的、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目前已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共250余个,馆藏各类电子资源涵盖该校全部重点学科。图书馆自建多个特色数据库,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有色金属特色文献数据库》和《重点学科导航库》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子项目。2003年9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中南大学图书馆成为教育部首批11个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之一。
  学术期刊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该校有多种著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创新与创业教育》等学术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
  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我国材料、冶金和金属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于2002年获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2009年连续七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2008年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化学文摘》等国际和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收录。先后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等,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主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自2007年第1期起与世界上著名的德国科技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联合出版。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为“第2 届、第3 届、第4 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8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 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和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或“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被该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和确定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9、2011年二次入选cssci数据库。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本刊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收录,先后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第三、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和中国铁道学会共同主办的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还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EiPage数据库核心期刊,该刊系CSCD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的影响因子在全国交通运输类期刊中位居前列。
  《创新与创业教育》:由中南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协办,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高文兵教授任编委会主任,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徐建军教授任主编。
  ()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湘雅医学院和31个二级学院,107个本科专业;拥有享有“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湘雅五医院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24个临床教学基地。
  社会评价
  国内民间排名:
  人民网2015—2016年度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第7位;
  武书连2017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7位;
  中国校友会网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第17位。
  2013年WRWU世界大学排名公布中南大学入围世界200强;
  2016年度全球大学科技竞争力排名发布,中南大学位列128位。
  校园文化
  校徽
  设计创意来源于传统的中国结造型。通过对“中南大学”英文缩写字母“CSU”,3个字母的巧妙安排,形成中国结的造型,其寓意一是象征团结,强调汇聚原三校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二是象征吉祥,预示着中南大学具有美好的未来。整体形象极富动感,刚劲有力,造型美观流畅,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时代感。采用沉稳的蓝色,代表了科学和理智,体现了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冷静的发展方向。
  校训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校训解读: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之道和宋明理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志向,近效湖湘学派务实践行的优良传统。
  “知”是认识,即对于万物事理的思惟省察,对于人生哲理的领会理解。“行”是实践,即把所明白的道理运用和落实到人伦日用。“知行合一”,就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包括:一、既注重知,又注重行;二、既知得透彻,又行得切实;三、既以知为行的主宰,又以行为知的归宿;四、既重知向行的转化,又重行对知的更新和发展。
  “经世”,即改造世界,改善社会民生,治理世间事务;它大到致力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富强,小到推动区域环境和文明风习的变革。“致用”,即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在实践中发挥大学和人才对社会的引领作用。“经世致用”的根本旨趣,就是强调大学要以天下为己任,求索治世之道,培养济世英才,积极入世,引领文明,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经世致用”是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知行合一”是大学实现价值的途径和方式。
  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作为校训,一是切合中南大学长期以来积累的办学特色;二是与我校所秉承的湖湘文化精神底蕴相契合;三是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题词“学成致用”一脉相承。
  校风
  向善 求真 唯美 有容
  校风解读:
  对于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浓缩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能海纳百川、综合创新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又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底蕴。
  “向善”即为善弃恶,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中华先贤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求真”是对于真理的向往,实事求是,真诚有信,这也正是孔子“志于道”之人生理想的现代诠释和表述。
  “唯美”是寓审美于人生,陶冶性情,丰盈内心。
  “有容”是拥有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谦虚好学的宽阔胸怀。
  “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凝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要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亦能虚怀若谷,有容、创新;道德的尽善、艺术的尽美与科学的求真融为一体。清正和美之校风所至,中南大学必成为莘莘学子自由全面地发展的摇篮。
  以“向善求真唯美有容”为校风,其意义大致有三:第一,有利于统一和凝聚中南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有利于形成接续先贤、继往开来的文化自觉意识;第三、有利于形成高品位、跨越时空的中南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