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介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于2009年7月成立,其前身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目前学院涵盖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生命伦理学博士点、组织管理与政策创新、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等二级交叉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含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授权点、本科专业三个(行政管理、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同时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湖南省重点一级学科(哲学、公共管理学)和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机构设置
  学院现设有公共管理系、社会学系、哲学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四个教学系,有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心、宗教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谐社会研究中心、城市竞争力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农业功能拓展与利用社会实验中心、人口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所、领导科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教育政策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66%,学院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青年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学育英计划人才、湖南省优秀教师等优秀高级人才。
  荣誉与成就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项目1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社会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多项,主编有“中南大学伦理学研究书系”、“中南大学社会学研究丛书”、“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丛书”等大型研究丛书,编辑出版有《伦理学与公共事务》、《治道》学术刊物,主办有《湘江论坛》学术讲坛,已经有4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在此讲学。学院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行政伦理学)、湖南省精品课程2门(行政伦理学、道德心理学),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奖30多项;学院拥有图书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社会调查与统计中心、电子政务实验室等完善的教学条件。
  近年来,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每年有两名以上教师在国外进行学术研究,并且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间都有出国深造计划。
  学院秉承“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精神,坚持“人本、竞争、和谐”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省内第一、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管理学院。 [1]
  院系设置
  哲学系
  学科概览
  中南大学哲学传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陈国达院士关于地学哲学的开创性研究。1984年由陈念文、关锦堂等知名教授领头获得全国第二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奠定了哲学学科发展的基础。1990年由曾钊新教授领头获得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率先领先开创了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研究方向。1993年成立哲学研究所,2002年成立哲学系。在李建华教授的大胆改革与精心组织下,2003年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两个博士学位点申报成功,2005年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团队
  中南大学哲学学科创新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8人,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校内兼职教授8人、校外兼职教授6人。
  中南大学哲学学科团队由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统领,下设三个二级学科团队。各二级学科团队既相对独立、同时又存在着不同创新子团队成员之间合作与互补的情形。中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团队学术带头人——李建华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是第四届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伦理学二级学科团队,由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李建华教授领导。该团队主要由伦理学与中国哲学专业构成,骨干成员包括从事传统伦理思想和道教生命哲学研究的吕锡琛教授、高恒天教授、刘立夫教授、陈力样博士、谭忠诚博士等;着重于法律伦理学、政治伦理学、金融伦理学等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龙兴海教授、易小明教授、左高山副教授、丁瑞连副教授、周谨平博士、等;侧重于医学和生命科学中伦理问题等生命伦理学及医学哲学研究的田勇泉教授、卢光秀教授、肖水源教授、李凌江教授、贺达仁副教授等。该二级学科及其创新子团队逐渐形成了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及生命伦理学等四个特色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创新子团队,该团队成员主要由科技哲学、逻辑学与外国哲学专业构成。目前,形成了科学技术思想史、科学认识论与复杂性方法、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等三个相对稳定的独特研究方向。主要成员包括:陈一壮教授,李侠教授、蒋美仕教授、张功耀教授、孙明湘教授、阳建国博士、雷良博士、杨俊博士、董山民博士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创新子团队,该团队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专业构成。骨干成员有冯周卓教授、黄炎平教授、谭希培教授、贺福安教授、刘泽民教授、郑玉兰副教授、高凡副教授等,他们主要集中在发展哲学、管理哲学、认识论等领域。
  学术成就
  自1985年以来,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生320名、博士生8名,在校硕士生48名、博士生78名。自2002年哲学系成立以来,该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 以及各类省部级、国际合作与企业委托项目等共4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近300万元;中南大学哲学团队自2002年以来,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国家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60多篇,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 70多部,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成果奖励15项。
  立足中南,辐射全国。我们对中南大学的哲学研究及创新团队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哲学必须指明我们生活的真理、意义和目的。
  公共管理系
  学科概览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了相关的课程教学和培训,1999年正式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1年获得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得湖南省重点学科。
  学科方向及研究成果
  通过整合哲学、公共管理和社会学的现有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以及中南大学教育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强势学科资源,形成了以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省级公共管理学科。该学科现已形成了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行政哲学与公共伦理、行政领导与公共决策、公民社会与NGO治理、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等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不断拓展到政府规制与公共经济,电子政务与绩效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产出了一大批有相当影响力的、成熟的、颇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公共管理学科共获得国家社会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项目1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课题经费超过800万元;在《中国行政管理》、《社会学研究》、《经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高水平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相当一批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2余项。
  学科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科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学历高、能力强。现有校内外从事公共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4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8人。40人具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公共管理学科的主体系行政管理系在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10名;拥有博士学位者14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了合理的梯队。学缘广博,相当一部分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的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或者是与公共管理学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
  人才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公共管理的实际需求,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人才。至今,已毕业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500余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200余人,专业学位(MPA)硕士研究生250余人,所培养学生的质量颇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年一次性就业率都稳定在90%以上;每年都有学生设计的作品在全国“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升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本科生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科学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300余篇;每年都有2-3人获得中南大学和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
  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
  学术交流方面,积极拓展渠道,努力参与国际对话。公共管理学科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与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近五年,有5位教师在国外分别在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学者出国访问交流。作为会议主办方之一,与澳门大学一同举办了两岸四地比较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有声有色,“中南讲堂”、“湘江论坛”、“‘公行天下’学术沙龙”经常邀请国内外名家与相关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话。
  社会服务方面,通过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密切联系,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比如,与湖南省民调中心合作开展了“湖南省党政干部满意度调查”;与民革湖南省委合作,积极献言献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中心合作,在湖南省开展CGSS数据调查,跟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境况。每年都有1-2名本专业中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挂职,另外,还有多位专家给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公共管理专业将一如既往地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机构合理规划公共政策、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一如既往地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注重交叉,开拓创新,将立足本土公共管理实际,回应中国现实问题,参与国际对话为使命,打造出中南特色
  社会学系
  学科概览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于1999年筹建,2000年招生首届社会学本科生,同年获得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人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增设人口学硕士点;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授予权;2012年获得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名。
  教师队伍
  社会学系有教师18人,教授6人,客座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含博士后)9人,博士候选人6名,形成了以博士、硕士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其中李斌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出站,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社会政策、社会流动等方面的研究;章辉美教授为中南大学管理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社会政策;李桂平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管理学院,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人口经济学;系主任潘泽泉教授于2006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于2009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中南大学升华育英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中南大学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目前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谢新华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日本立正大学文化社会学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社会人类学,中日文化比较;董海军副教授于2007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谷中原教授为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发展方向)博士,主要从事交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方面的研究,黄娟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目前从事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另外还有多名教师在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成果
  从2001年至今,本系教师共承担课题5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2007年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育部、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20多项。出版社会学专著、编著50余本,目前正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南大学社会学文丛·和谐中国系列”大型丛书。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500余篇,在《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中国人口科学》《社会》、《战略与管理》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以及论点摘篇、篇摘、题摘等。
  科研机构
  和谐社会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斌教授)
  中南大学中国社会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潘泽泉教授)
  中南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杨成胜副教授)
  湖南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筹)
  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筹)
  主要研究领域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研究
  湖南区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城乡社会发展研究
  社区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
  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
  交通社会学研究
  医学社会学研究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文化与社会传播研究
  研究特色
  经过全体老师近10年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若干研究思路和特色:
  立足于现实发展的湖南区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注重实地调查、市场调研和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
  注重现实问题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学术传统
  多学科交叉,尤其是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社区研究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成立于2010年9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要从事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已组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年龄、学缘、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所有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力争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社区经济与社区保障方面形成特色、培育优势。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开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概论、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专业特色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绩效与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前沿、保障伦理学、社区保障学、社区建设与管理、员工素质测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是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典型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真才实学。社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门人才需求旺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真诚欢迎有志于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社会保障管理专家的广大学子踊跃报考我系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程汇总